这副对联是明代才子解缙写的。
从字面上解释:长在墙上的芦苇怎么能够长久存活呢?山间竹笋别看嘴尖皮厚,其实中空,又有什么值得自傲的呢?这边运用了比喻的手法,前一句把那些学习根基不深厚的人比喻为芦苇,只会随风摇摆,四处附和,后一句把那些倚老卖老,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比喻为竹笋,空有其表,华而不实。附:当年解缙是神童,年纪不大,名声可是不小。某次遇到一位高官,老先生十分不服气,想你小小年纪名声这么大,到底能有多大的能为,于是故意刁难他,出了这个上联,表面上是描述芦苇的生长状态,实际上借双关来教训解缙,小小年纪不要太轻狂,须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。想那解缙可不是省油的灯,立马就对了下联,意思说别看你胡子一把的年纪,也没什么真本事,把老先生噎得咯喽咯喽得。但是这副对子流传后世,它形象的描述和寓意深刻的双关使人百读不厌、唇齿留香。
“墙上芦苇,头重脚轻根底浅;山间竹笋,嘴尖皮厚腹中空。”这个著名的楹联,出自明代著名大学者解缙先生笔下。从字面上解释:长在墙上的芦苇怎么能够长久存活呢?山间竹笋别看嘴尖皮厚,其实中空,又有什么值得自傲的呢?寓意是对一些一瓶子不满,半瓶子晃荡,不自量力,轻浮没素养,嘴尖舌滑,夸夸奇谈,心中无点墨的狂妄之人的贬称.
“墙上芦苇,头重脚轻根底浅;山间竹笋,嘴尖皮厚腹中空。”这个楹联,足以说明解缙文才之不凡。然而,也正因为这个楹联,最后令其死于非命。读史于兹,不免痛心疾首。当文人遭遇小人,则注定是一场政治的悲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