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蛾扑火打一歇后语(飞蛾扑火歇后语怎么说)

飞蛾扑火--自取灭亡/自寻死路/自取杀身之祸


  关于“飞蛾扑火”

  一、基本信息


  【出处】语出唐朝姚思廉《梁书·到溉(gài盖)传》。原文:"如飞蛾之赴火,岂焚身之可吝。"象蛾子扑火一样。比喻自找死路、自取灭亡。也比喻不顾一切地奔赴所向往的目标。有时候含贬义,可比喻漏网的坏人自投死地。


  【示例】 他今日自来投到,岂不是——,自讨死吃的。--元·杨显之《潇湘雨》第二折

是:"焦头烂额"。
1. 因为从前一句"飞蛾扑火"可以理解为一个人不顾危险地去追求某种欲望,如同飞蛾扑火一般,而结果往往是不好的。
2. "焦头烂额"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这个人的结局,意指这个人因为不顾一切而导致头发被火烧焦,额头被烫伤,给自己带来了痛苦和不幸。
3. 这句歇后语在语义上一方面给出了对某种冒险行为的警示,另一方面也有一定的嘲讽成分,对于那些不顾后果的盲目追求提供了一种警觉和教训。

原文链接:,转发请注明来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