乞巧节表达了什么意思(乞巧这首诗表达的是什么节日)

《七夕》表达了李商隐思念亡妻的悲痛之情。

《七夕》

唐代 李商隐

原文:

鸾扇斜分凤幄开,星桥横过鹊飞回。

争将世上无期别,换得年年一度来。

译文:

分开鸾扇走进了帐篷,搭长桥的喜鹊们已经完工。怎样能将世上的死别,去换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?

“七夕今宵看碧霄,牵牛织女渡河桥”这首诗写的是乞巧节,也叫七夕节。《乞巧》里这句诗的意思是:七夕节的晚上,仰望一望无际的天空,仿佛就能看见牛郎和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。农历七月初七夜晚,俗称“七夕”,又称“女儿节”“少女节”。是传说中隔着“天河”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。过去,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,所谓乞巧,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。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,如果线从针孔穿过,就叫得巧。这一习俗唐宋最盛。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,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,要引导学生结合全诗的理解,进一步体味诗中展示的人们乞取智巧、追求幸福的心愿。

七夕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愿望,七夕是我国传统的情人节,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为背景,也表达了人们心中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。

表达了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,以及对封建时代妇女悲惨命运的叹息。

原文:

银烛秋光冷画屏,轻罗小扇扑流萤。

天阶夜色凉如水,坐看牵牛织女星。

释义: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,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。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,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。首句写秋景,用一“冷”字,暗示寒秋气氛,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。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,排遣愁绪。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,以待临幸,以天街如水,暗喻君情如冰。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,抒发心中悲苦。

原文链接:,转发请注明来源!